第(3/3)页 可汗毕竟上了年岁,他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西戎快速发展壮大。 当时买书的达悍,并没有想那么多。 西戎哪有几个信奉佛教的? 他就想一本不落的买完所有的佛教经典。 他也没想到大周书店居然那么多,到处都有书卖。 在草原,书是稀罕玩意儿,哪怕是一张有字的纸,牧民都会交给当地的智者。 也只有贵族和智者家的孩子,才有可能接触到书。 别问他们怎么传递消息,书信什么的,只有少部分会写。 大部分不识字的他们,可以选择把要传递的消息,编成唱词来表达。 大周的书店,被冤大头达悍洗劫一空,店老板积压的滞销小说,总算是清了库存。 大周的百姓这几年兜里都不缺钱,那就追求一些精神层次上的东西。 看个戏,听个书已经不满足日常需要。 文字的简化,大部分人都认得几个字,解闷的戏本子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最初是因为女性地位提高太快,不少男人心里不平衡,写了不少豪门一夫多妻,妻子争宠,努力给自己开枝散叶的故事。 这类故事贩卖一空,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 反正只要买一套油墨复印器械,一个人在家就可以印刷。 在小书店寄售,给老板一定费用就可以。 因为书卖的太快,书店老板开始抢着囤货。 各类小说一冲进市场,难免有大量的库存。 好在有了达悍,他以一人之力,买空了都城附近的所有书店,让濒临破产的书店老板们,快速回血,总算起死回生。 草原这边整理书籍的学者并不知情,把好多的小说都当成了大周真是发生的故事。 尤其是一本接一本地研究豪门宅斗,想找出胜过大周的突破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