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主动权在手-《重回1991的幸福生活》


    第(2/3)页

    自学考试(难度最高);成人高考,包括夜大、业大——这两个都是利用晚间或者业余时间学习,比如周末;电大(广播电视教学),有固定的教学时间。

    另外,还有专门的技能培训学校。如打字、汽车维修等等。

    算起来,当时的学子们自小学开始的学习生活(1983年以前,小学多是五年学习时间,后来固定为六年制),一直到高中毕业,学习是十二年时间。

    当时的学习压力,如果以所谓优秀学生来论的话,只有更辛苦。

    这里面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彼时的家长们,大多遵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出才子的传统教育。

    仅这一点,就远非现下的学子们可以想象。

    或许听着也会觉得恐怖,觉得不可思议。也还好,女孩子一直受到多一些关爱。男孩子见女孩子不挨家长打骂或者少打骂,心里满满的都是羡慕嫉妒恨。

    小学升初中,就已经开始激烈竞争。但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异常的家庭及身心健康问题的话,都可以顺利升学。

    初中考高中,就已是泾渭分明了。不到一半数量的学生才能通过比拼分数,进入到不同招生分数要求的高中进学。

    其他的学生,或者进入社会,或者考入中专、中技等学校,进行一技之长的学习。并于四年或者三年的专业学习之后,进入到某些对口单位或工厂,开始实习工作。

    升入高中的学生,也不是全都可以混日子,就可以去享受一下高考的乐趣。

    学习期间,又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跟不上或者其它方面,比如违纪等问题,被勒令转学或者退学。

    这里面既有学校升学率的考虑,也是为这部分学生提前找出路的安排。

    剩下的学生们,在高二年级分开文理科专业志向,分别进入文理班后,就更加全力以赴地为理想奋斗。

    奋斗这个词很虚,说为自己的未来拼命也是差不多的。

    炎热的天气里,高考的日期逐渐逼近:1991年7月7、8、9三天。

    七月的京城,已经进入所谓的“桑拿天”。

    枣树上的知了的叫声,也在酷暑中拉长了声调而显得有气无力。

    院子里的玉石假山静默着,旁边的大鱼缸里的金鱼,也时常浮到水面吐泡泡。

    枣树叶打了蔫儿,没有一丝风吹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