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意大利投降-《澳洲崛起录》


    第(3/3)页

    自西班牙殖民帝国衰落之后,西班牙崛起的希望已经泯灭。

    第二个条件就是西班牙必须割让所有的殖民地,并且放弃巴利阿里群岛。

    巴利阿里群岛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在中世纪鼎鼎大名的马略卡群岛。

    虽然马略卡群岛的地理位置对西班牙来说也十分重要,非洲的殖民地对西班牙的国力也是很强的补充。

    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家,西班牙能够保住自己伊比利亚的本土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也不可能和英法澳这些国家来谈条件。

    这两项条件同意之后,西班牙王室的复辟就变得顺水推舟。

    英国和澳大拉西亚不会拒绝,法国人也不可能蹦出来给英澳添乱子。

    现在只需要等待西班牙政府投降之后在对西班牙的处理会议上由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提出并且同意西班牙王室的复辟即可。

    甚至都不需要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提出这样的提议,自然会有忠诚的小弟提出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建议,并且最终由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拍板决定。

    意大利的投降对德国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也让原本就十分疯狂的德国首相变得更加疯癫。

    对德国来说,此时收缩战线或许还能够拖延更长的时间。

    但德国首相明显不接受这么做。在德国最高统帅部新的一次会议上,德国首相多次强调东线进攻的重要性,并且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攻克苏达林格勒。

    要知道,目前德国和俄国在苏达林格勒囤积的士兵数量已经超过600万,其中德国军队接近230万,俄国军队更是超过370万。

    德国首相盲目开启的苏达林格勒已经成为东欧战场开辟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人员伤亡的惨烈程度更是远超莫斯科保卫战。

    这样的场景在二战前期根本没有出现过,很难想象德国人会在苏达林格勒开启如此规模的战役。

    不过对此时已经陷入疯狂的德国首相和德国政府来说,他们做出怎样的决定都不奇怪了。

    而且苏达林格勒这个名字本来对俄国就有一定的意义,哪怕它只是一座小城市,就凭它叫了这个名字,也值得德国军队不惜一切代价去占领。

    毕竟谁让此时俄国的最高统治者的名字就叫苏达林呢,有着这样命名的城市本身战略地位就很重要,再加上名字本身所带来的价值,这也是德国首相杀红了眼的原因之一。

    对德国来说有个好消息,那就是德国全国范围内的新兵训练已经进入尾声,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兵完成自己的训练奔赴战场。

    虽然目前法国战场的德国军队数量处于劣势,但目前已经有超过百万的后备兵员向法国战场调动,基本上能够维持法国战场的平衡。

    而剩下的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德国军队,除了保留一支足够人数的预备集团军群有备无患之外,剩下的军队德国首相都打算投入到苏达林格勒战役,争取一次性将俄国人彻底击溃。

    此时也不得不佩服德国首相那惊人的说服力和演讲天赋。只需要在柏林进行几次演讲,又能够煽动大量的德国人争先恐后的加入军队。

    要知道,真正核心的德国人只有8000万左右,但截止目前德国累计动员的军队数量已经接近千万。

    这是一个相当夸张又恐怖的数字,这不仅代表每八个德国人就有一个参加战争,更代表几乎每两个德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德国人走向战场。

    要是算上军工厂和其他为战争服务的企业的工人的话,目前的德国可以说每一个家庭都在为战争服务,每一个家庭都有进入战场或者进入军工厂的人。

    能够鼓舞人心到这种程度,不管德国首相在外界的名声怎么样,至少在现在的德国,在现在的德国人心中,德国首相仍然是德国的救世主,是带领德国走向黎明的引路人。

    不管是历史上的德国还是这个世界的德国,德国人的行动都代表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二战的爆发并不只是德国的过错。

    德国人发动战争固然有错,但背后强迫德国不得不发动战争的因素,同样也是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罪魁祸首之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