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转进东南-《澳洲崛起录》


    第(2/3)页

    与其耗费精力进攻苏达林格勒,倒不如重新集结兵力,然后反攻莫斯科。

    只要占领了莫斯科,俄国的反抗都将变得微不足道。这也基本符合容克贵族在之前作战的理念,那就是简单干脆的进攻敌人的首都。

    这样的理念贯穿了整個一战和二战前期,对于大部分欧洲国家来说,进行决定性的会战才是结束战争的首选。

    但德国首相明显不这么认为。

    有一句话说的好,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德国首相明显无法在容克贵族众多的统帅部说服陆军总司令,不过这也难不倒德国首相。

    仅仅一天过后,也就是1937年12月12日,一封来自德意志帝国最高统帅部的电令直接改变了德国军方的形势。

    根据这份电令的内容,德国首相罢免了包括陆军司令,总参谋长,中部集团军群总司令和第二装甲集群总司令的职位,并且自任为德意志帝国陆军统帅,亲自接管了德国陆军的指挥权。

    因为莫斯科战败的原因,容克贵族纵使有所不满,但也根本无法反抗来自最高统帅部的电令。

    毕竟这份命令名义上可是德皇威廉二世发出来的,还有着德国政府的支持,他们总不能直接造反吧?

    毕竟说白了,此时的德国首相可不是那个孤家寡人。冲锋队改编自党卫军之后,德国首相手中掌握的军权已经超越了容克贵族。

    再加上那极其优秀的演讲才能,让德国首相在政坛和民间获得了大量的支持。

    有着来自政坛和民间的支持,让德国首相的统治权变得更加稳固。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一战已经损失了大量将领的容克贵族了,哪怕是一战前巅峰时期的容克贵族阶级,都要费一番手段才能重新拿回自己的权力。

    解决了提出问题的人之后,德国首相总算是没了后顾之忧。

    作为德国新任陆军总司令,他可以轻易的向陆军下达自己的指令,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全绕过统帅部。

    那些在统帅部和参谋部的容克贵族将领们,面对着这样的现状也根本无可奈何。

    没办法,手中掌握着军权,政权和民众支持的德国首相,手中的权力确实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撼动得了的。

    12月14日,经过德国统帅部门的友好协商,最终一致投票通过了德国首相所提出的进攻苏达林格勒的计划。

    德国首相在当天的演讲中慷慨激昂的表示,这次的进攻目标除了攻克苏达林格勒这座极其重要的城市之外,也要趁机南下攻占整个高加索,占领那里的油田和工业基地。

    只要切断了高加索到莫斯科的生命线,俄国的其他地区会损失大量的能源和物资供给,胜利的天平仍然倾斜在德国一方。

    德国首相这么说也不是胡编乱造。根据俄国之前公开的一些消息,基本可以确定高加索是俄国非常重要的资源产地。

    高加索拥有整个俄国接近86.5%的石油储备(当时,不是现在)、65%的天然气储备和56.5%的锰矿,可以说是目前俄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地。

    如果损失了高加索,俄国那些不知道从哪来的坦克也将彻底丧失动力来源。坦克这种东西,没了石油也不过是不能动的铁疙瘩罢了。

    而且德国还能通过高加索和中东地区取得联系。长远一点来说,如果在苏达林格勒的进攻比较顺利的话,德国还将拥有一定规模的军队可以进攻中东,破坏英国和澳大拉西亚非常重要的石油资源产地,波斯湾。

    德国首相越想越激动,并且迫不及待的向统帅着德国装甲集群的古德里安发去电报,要求古德里安率领着第二装甲集群迅速南下,在基辅休整短暂的时间之后,会师东进前往苏达林格勒。

    古德里安收到这份电报的时候,整个人完全都是懵的状态。他完全没有想到,莫斯科的失败没几天的时间,统帅部就已经向他的第二装甲集群制定了新的计划。

    但问题是,统帅部的这群家伙到底有没有考虑到他的第二装甲集群设备和物资的损耗以及士兵的疲惫程度?

    虽然坦克兵不需要自己走,但问题是坐在坦克里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舒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