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奇迹和袭击-《澳洲崛起录》
第(3/3)页
澳大拉西亚本来就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可以说是半战争状态。
在阿瑟宣布战争之后,澳大拉西亚的各行各业都动员了起来,迅速向着战争状态转变。
悉尼和墨尔本的一部分服装厂已经被临时征召,迅速转变成了生产军服的车间。
一些靴子的生产厂,也在政府的号召下,修改自己的生产线,转变为军靴的生产商。
阿瑟在国内的号召力,让澳大拉西亚对于战争状态的转变十分顺利和迅速。
但英法明显就没有阿瑟这样的人物,来统筹调度,并且号召全国的民众和企业了。
甚至哪怕是现在,英法国内都还有相当一部分主和派的声音。如果不是和德国已经爆发了实质性的战争,而且民众也开始转变为主战派,恐怕这些主和派还要搞出一些事情,让国家变得不是那么稳定。
说回澳大拉西亚这边。
从6月26日开启登陆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天的时间。
在登陆战开启一周后,也就是7月3日,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军队终于顶住了岛国军队的压力,稳稳的占领了海滩,并且向着琉球地区最大的城市那霸挺近。
这一周的时间,菲律宾和加里曼丹的军队承担了大量的伤亡,死亡人数都突破了7万人,总伤亡人数更是接近20万。
但能够明显感觉到的是,经历了这场战争的洗礼,菲律宾和加里曼丹军队的战斗力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如果用现在的军队再进行一场登陆战,这支军队的伤亡应该能减少一部分,并且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这场登陆战。
既然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军队的锤炼,克里斯蒂军长自然没有任何理由再拖延下去了。
1936年7月23日,在第9军军长克里斯蒂的命令下,澳大拉西亚正式开始了对琉球的全面进攻。
虽然空中的轰炸比以往更加猛烈,但岛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轰炸。毕竟他们所面对的只是菲律宾和加里曼丹的军队,地面部队的压力是很小的。
克里斯蒂军长所需要的,也正是岛国人这样的麻痹大意。
7月23日晚上8点,100多架Sop-34运输机运输着数千名澳大拉西亚士兵,向着琉球群岛比较重要的城市那霸,还有那霸北部的港口前进。
经过这一周多的战争,澳大拉西亚也初步摸清楚了岛国军队在琉球群岛上的部署。
琉球群岛最重要的两个地区,就是那霸和港口了。
正面战场大约拥有两个师团的兵力进行防守,那霸和港口附近各自驻扎着大半个师团的兵力。
虽然防守还算严密,但驻扎在那霸和港口的这两个师团,其实就是两个不具备太多战斗力的丙种师团。
登陆战才决定着琉球群岛的生死,在登陆战中防备澳大拉西亚军队的,就是那两个真正具备战斗力的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
这次的空降除了运输6000多名士兵之外,还会运输一定数量的火炮和机枪,帮助这6000多名士兵在成功偷袭城市和港口之后,按照地形组建一定的防御阵地。
菲律宾的阿帕里距离琉球群岛1100公里的距离。这也代表着,Sop-34运输机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至少也要六个多小时。
在这六个多小时的时间,袭击城市和港口并且组织防御阵线,守住阵地的任务,就只能靠这6000多名士兵来完成。
当然,只要能够守住,在六个多小时后,第二批6000多名士兵就会顺利抵达,帮助第一批到达的士兵加固防御阵地,甚至是击退岛国人。
只要能够顺利袭击琉球群岛的城市和港口,这驻扎在琉球群岛的接近十万人的岛国军队,就会无处可逃,然后被澳大拉西亚军队歼灭。
虽然那两个丙种师团没有太大的作用,但琉球群岛还是拥有一个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的。
消灭了这两个师团,对岛国陆军的信心是一种打击,同样也能有效打击岛国的有生力量。
就算岛国接下来还能动员更多的军队,这些军队的战斗力,注定无法和甲种师团以及乙种师团相提并论。
今天暂且一更。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