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疯狂的罗曼-《澳洲崛起录》


    第(3/3)页

    1936年4月9日,法国派出了外交访问团,紧急前往英国伦敦,并且在当天宣布进行全国总动员。

    在遥远却又很近的英国伦敦,此时也在爆发着一场关于德奥战争的争吵。

    对于这场战争,英国人是想看到的,但又是不想看到的。

    对英国人的地区平衡政策来说,德意与法奥之间爆发的战争,是一场相当完美的地区内耗,能够加强英国对于欧洲的控制。

    但要命的是,此时的欧洲实力已经不太平衡。吞并了波兰的德国,明显已经是除大英帝国外最强大的欧洲国家。

    再看看对抗德国的法国,国内主和派占据了政府的绝大多数,就连法国民众也大多都是主和派。

    指望着一个全国上下都惧怕战争的法国打赢德国,那还不如指望奥地利能够爆种,面对德意的夹击还能打个五五开呢。

    这就导致一个严峻问题的发生,那就是胜利的天平已经偏向德意。相较于法国来说,目前德国的威胁是要更大的。

    英国人似乎又回忆起了20年前德国军队的恐怖,以及那次恐怖的欧洲大战。

    关于德国和奥地利之间的战争,英国国内大体上拥有三个派系。

    第一个派系以首相鲍德温为首,主张不参与,但尽可能让这场战争保持平衡,就让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去玩消耗吧。

    第二个派系以一些军方的高层为首,主张参与战争,避免德国这个更大的威胁做大做强。相较于已经衰落的法国人,德国才是那个欧洲最要命的威胁。法国明显无法阻止德国人,要是放任德国继续吞并更多的土地,英国只靠着英伦三岛,完全不可能是称霸欧洲大陆的德国的对手。

    第三个派系,以一些保王党和民众为首。这些人对于战争并不在意,他们关注的是目前王位的危机。

    毕竟自家后院都着火了,谁还有闲心去关心别的国家的战争呢?

    和法国不太相同的是,鲍德温首相和爱德华八世之间的王位危机,促使一些保王党开始反对鲍德温首相。

    两个派系僵持不下,也是英国目前最主要的问题。爱德华八世对于战争的问题并不关心,他只在乎他能否顺利的迎娶到辛普森夫人。

    这也让英国缺乏那个一槌定音的角色,哪怕是首相鲍德温,也完全无法统一英国政府内部的声音,让英国人一致对外。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