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军工生产-《澳洲崛起录》


    第(3/3)页

    当然,如果真的不顾一切,这一数字还能无限增长。

    但在阿瑟的计划下,澳大拉西亚最多投入的军队也就400万了。如果超过这一数字,就算战争能够胜利,也会对澳大拉西亚各行各业造成巨大的打击。

    战争所产生的伤亡,也会让人口规模锐减。到那时,澳大拉西亚将彻底丧失世界霸主的竞争力,只能坐视俄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崛起。

    好在,有着菲律宾和加里曼丹这两个仆从国,倒也不缺人的来源。

    极限状态下,菲律宾就可以提供接近200万军队。而加里曼丹就更加夸张,如果不顾一切,加里曼丹的人口至少可以提供500万到700万的军队。

    这么算起来,澳大拉西亚在理想状态下,最多能够指挥超过1300万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规模已经堪比一战两大军事集团投入战场的兵力了,如果还不能打赢二战的话,那只能证明队友并不想赢得战场。

    在战争的准备中,阿瑟最为重视的,就是各类武器的战略储备了。

    过去了一年之后,澳大拉西亚的轻武器数量已经提高到了:274万支步枪、2.4万挺机枪、2.7万门各口径火炮、15.5亿发子弹、4700万发炮弹、220万套步兵装备、2200万枚手榴弹。

    重武器方面,仓库停放着超过2250辆克伦威尔I轻型坦克、1255辆T-31中型坦克和827辆T-31A重型主战坦克。

    这还是坦克制造厂没有进入全力生产时的速度。但凡进行三班倒加班加点的生产,第一年的坦克产量就可以突破6500辆每年。

    再加上不断的扩充坦克制造厂的规模,澳大拉西亚也可以轻易达到英美在二战中的工业盛况,年产坦克超过万辆。

    最后就是飞机了。第六代军事飞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终于宣布通过测试,并且正式进入生产。

    去年飞机的制造速度并不快,年产量大约只有1200架左右。

    但因为只是第六代军事飞机投入生产的第一年,这样的生产速度也可以理解。

    随着时间进入1936年,阿瑟对于皇家飞机制造厂的要求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将飞机的生产速度翻三倍,至少提升到年产量3600架以上。

    实在不行,等到战争爆发之后,波音公司和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也可以代为生产第六代军事飞机。

    这两家公司已经掌握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只要对生产线进行紧急改装,在短时间内实现生产第六代军事飞机也并不困难。

    毕竟第六代军事飞机的所有技术都掌握在皇家飞机制造厂的手中。只要对波音和道格拉斯公司公开这项技术,他们就能够实现对第六代军事飞机的生产。

    到那时候,三家公司开足马力,不顾一切的生产,飞机的年产量将不逊色于任何国家。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