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挖墙脚要连根挖-《澳洲崛起录》


    第(3/3)页

    而且,马克斯·玻恩的教学能力已经在他诸多的学生中得到了证明。

    如果他愿意前来澳大拉西亚,也就代表着澳大拉西亚的物理行业多了一位泰斗级的人才,可以培养出许多中流砥柱般的物理学家。

    这是要比一名普通物理学家珍贵的多的资源。毕竟物理学家可以培养,但这种泰斗级别的,可以培养出更多物理学家的高级人才,本身还是很难培养出来的。

    人才很多,但天才难求。一名天才带给科学界的改变和创新,可能要比几十上百名人才还要多得多。

    为了拉拢到这些人才,阿瑟也算是豁出去了。首先,只要愿意来到澳大拉西亚,都能够获得一套数百澳元价值的房产和一辆汽车。

    其次,科学家和他的家人前来澳大拉西亚的花费由王室负责,并且可以安排相应的军舰护航。

    再者,对于这些科学家和他的家人,澳大拉西亚的国籍审核制度也会相应的宽松许多。

    只需要经过简单的两三个月的考核,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加入澳大拉西亚的国籍。

    如果是带着相应的研究设备或者研究成果前来澳大拉西亚,还可以直接获得国籍,用来表彰科学家的贡献。

    还有就是对这些科学家的年薪待遇和福利政策,通通略高于他们原本的职位。

    特别是有资格加入皇家科学院的,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专家,最低薪资都能够达到675澳元左右,已经是普通人的好几倍了。

    再往上的一级院士,最低的标准薪资都能够达到850澳元,加上各种福利待遇和财政补贴,最终年收入突破1000澳元轻轻松松。

    这其实也能证明阿瑟和澳大拉西亚对人才的重视。在澳大拉西亚,只要有能力,就完全不愁收入。

    特别是皇家科学院的这些科研人才,他们的收入最低也是普通人的好几倍甚至十多倍,最高的收入甚至已经超过了那些贵族。

    皇家科学院中流砥柱般的二级院士,最低标准年薪已经高达1070澳元,综合年收入普遍在1500澳元以上。

    对于象征着院士的最顶级,三级院士的最低标准年薪,已经是普通人收入的10倍以上,也就是1500澳元。

    虽然这些收入看起来也没有多高,但这只是最基本的最低收入。除此之外,研究项目所获得的奖励和分成,也是这些科学家的重要收入之一。

    还有在各大学的兼职收入,比如担任教授的收入,研究课题和项目的收入等等,也是科学家收入的来源。

    比较著名的科学家,往往能够靠自己的研究项目的分成赚的盆满钵满。

    就比如发动机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狄塞尔,他拥有发动机研究室2%的股权,每年所赚的收入的分红,累计起来已经高达七位数。

    再加上其他的收入,狄塞尔有希望成为澳大拉西亚科研界最早的千万富翁。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