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挖墙脚-《澳洲崛起录》


    第(3/3)页

    这种可能连欧洲乡下都不如的地区,愣是在阿瑟苦心经营30年之后,坐上了世界第三列强的宝座。

    而阿瑟多次强调民众的权利,以及多次修改劳动法,维护底层民众的利益,让不少欧洲民众对其抱有很高的好感。

    特别是在欧洲都没有彻底实现八小时工作制之前,澳大拉西亚已经基本实现八小时工作制了,这也让许多欧洲人对澳大拉西亚人羡慕不已。

    恩利克·费米来自于意大利王国,对于君主制是没有任何排斥的。

    当然,将意大利国王和阿瑟进行对比,恩利克·费米瞬间感觉到了人与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来到澳大拉西亚的第一天,恩利克·费米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悉尼前往圣阿瑟堡的一路上,恩利克·费米详细观察了澳大拉西亚民众的日常生活,发现了在现在意大利人脸上根本看不到的那种灿烂的笑容。

    说起来,现在的意大利和澳大拉西亚同样都是独裁专制。甚至阿瑟的专制权力比墨索里尼可要大得多。

    但目前就两国的现状来看,澳大拉西亚的民众生活幸福指数是意大利人的好几倍,这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掩盖的真实现状。

    不要看墨索里尼对意大利实行了多次改革,扩张了军队野心勃勃的想要实现意大利的复兴。

    但墨索里尼的眼光从来没有看到过意大利平民,他所在意的是自己的独裁权力和手中掌握的军队数量。

    可偏偏,因为文艺复兴的影响,意大利人是比较文艺和浪漫的。

    和严肃刻板的德国人不同,开朗浪漫的意大利人并不喜欢战争,他们喜欢和平状态下的美好生活。

    很显然,目前意大利的统治者正在破坏这种生活,这也是恩利克·费米为什么觉得意大利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并不高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所实行的兵役政策,可是强制征兵的。

    不管意大利民众愿不愿意进入军队走向战场,他们都只能被迫成为军队的现役或者预备役士兵。

    在这种状态之下,意大利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也就是意大利人真的不愿意看到战争,再加上墨索里尼对自己的反对派势力进行了大清洗,要不然,意大利人会不会爆发出叛乱也未尝可知。

    光凭这些因素,就已经注定目前的意大利和澳大拉西亚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了。

    真正见到阿瑟之后,恩利克·费米才感受到了真正的重视,而不是墨索里尼那样的另有所图。

    虽然同样是想要恩利克·费米为自己工作,但双方展现的重视程度,就已经决定了恩利克·费米接下来的选择。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