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科考队回归-《澳洲崛起录》


    第(2/3)页

    大部队所使用的拖拉机和马匹不太适合小规模的运输,极寒环境下拖拉机并不可靠,巨大的噪音和振动甚至还会引来雪崩的产生。

    马匹自然不用多说,虽然也是耐寒冷的小马,但体型还是太过庞大,并没有查尔斯精心挑选的那些耐严寒的狗灵活。

    一旦这些小马陷在雪地,这对于前往南极极点的进度来说是一种拖延,因此被查尔斯果断放弃。

    好消息是,一路前往南极极点的路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查尔斯并非探索南极极点的先行者,他的前面已经有多位成功抵达过南极极点的探险家。

    这也代表着他有太多的案例可以参考,这同样也能成为他探索南极洲的经验,来避免自己的科考队伍发生同样的意外。

    最为著名的其实就是罗伯特·斯科特和罗阿尔特·阿蒙森两位大名鼎鼎的探险家了。

    阿蒙森成功的案例固然值得学习,但斯科特失败的案例,才是最能避免科考队发生同样意外的宝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科考队这次探索南极极点的目的并非只是到达南极极点,他们还携带了几面澳大拉西亚国旗,包括一些证明澳大拉西亚科考队抵达过南极极点和南极洲的资料文件等等。

    只要他们成功抵达南极极点,澳大拉西亚的国旗就会被插在极点,也算是另类的宣誓主权。

    这在平时或许没有任何作用,但只要澳大拉西亚实质性的开始对南极洲的声索,这些文件资料和旗帜,也能证明澳大拉西亚曾经对南极洲的占领。

    当然,一切还得靠实力说话。只要澳大拉西亚的海军能够继续变强,坐稳自己南半球霸主的宝座,占据大半个南极洲还是很容易实现的。

    虽然可能在长时间内南极洲的资源都无法开采,但也算是为将来的澳大拉西亚留一条后路。

    谁又能保证在几十上百年后南极洲的资源不能被开采呢?要是将来有了足够开采南极洲资源的技术却没有南极洲的土地,这不才是最大的惋惜吗?

    有了不用总比没有强,这也是阿瑟的目的,提前谋划南极洲还是很有必要的。

    要不然等到二战结束,世界范围内开始大层面的和平之后,想要单独占据大半个南极洲就不现实了。

    目前的世界局势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是最好搞事情的时候。有着英国人的支持,并不畏惧包括美国和法国在内的其他列强。

    查尔斯一丝不苟的执行了阿瑟的要求,在南极极点插上了澳大拉西亚的国旗,并且在国旗下掩埋了一些文件资料和物品,证明澳大拉西亚科考队的到来。

    在这之后,科考队耗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南极极点附近地形的探索,并且将其记录了下来,还开采了南极极点周围的一些岩石和土壤,准备带回国内用作科研。

    在这之后,科考队正式踏上了返回的路程。成功抵达南极极点并不代表任务的完成,平安返回大本营,并且返回澳大拉西亚国内才算。

    斯科特的失败并不是没有抵达南极极点,而是在抵达南极极点之后丧生在了返回的路途中。

    南极洲最大的危险并不是寒冷的气候和陌生的地形,而是难以揣摩的寒冷的天气。

    运气好了,可能连着很长时间都不会遇到太大的风暴,科考也能得以顺利进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