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军事改革构思-《衙内闯三国》
第(2/3)页
他跟刘璋毕竟时日还短,一听刘璋竟发出这么个命令,登时大急,忍不住上前进言。但沮授却是深知刘璋之能,如今下的这个命令,显然大有蹊跷,故而,只是低头暗暗揣摩刘璋真实的心意,并未多说。
刘璋瞥了陈宫一眼,微微蹙了蹙眉,知道若是没个说法,只怕陈宫多半心中疙瘩。
想了想,这才道:“公台所言有理。只是,你既知董卓其人,可知这人心胸最是狭隘?嫉贤妒能不说,偏又争权夺利之心极重。如今我不过是奉旨协助的身份,若没有皇甫太尉和朱儁将军的压制,咱们去了,能不能出上力尚在未知,若一旦被那董卓记恨,你我损失是小,我只怕他只顾内斗,终被张角所乘。若如此,你我皆成罪人矣。”
陈宫骇然,震惊道:“此人如何敢这般大胆?真枉顾国事不成?就不怕陛下问罪?”
刘璋冷冷一笑,嘿然道:“此人狂妄自大,贪财好色,素有不臣之心。既然握着权利,天高皇帝远的,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况且,真要出事,他大把的银钱送上,自有中涓那帮阉人勾当,就算平乱事败,于他本人也不会有太大罪责。哼,这个人啊,我料日后必为一大祸害!你我当慎之再慎!”
陈宫倒抽一口凉气,心中已是一片惊涛骇浪。他也是常年在中牟做官,听到往来西凉的人说起些传闻。哪知道如今刘璋一开口,竟隐隐指董卓有谋反之心。
若真如此,这会儿一旦冒冒然冲了过去,后事还真难以预料了。他心中想的多了,甚至开始推算董卓会不会跟太平道进行勾结了。
他却不知,那董卓固然嚣张跋扈,但眼下却还真没那胆子去想谋逆。而后来之所以有了把持京师,欺君罔上,全然是时势所致,将他推到了那个境况。只是眼下刘璋说的笃定,却也不由陈宫不信。
沮授听着刘璋一番话,心中也是震骇,隐隐觉得其中,刘璋还有些心思在内。只不过刘璋不说,他作为属下,也不好多说。微一沉吟,当即按刘璋之意,传下军令。
大军缓缓而动,舍了往广宗去的岔路,转而往邺城驻扎。刘璋到得城中,一连派出几十道斥候,将前面所有信息,不间断的传回。
待到诸事安定已毕,又将拔都唤来,暗暗叮嘱一番,将在涿县的火部之人召回,另行安排任务。
邺城经了王芬一事,朝中一时半会儿尚未派下主政官员。刘璋堂而皇之坐镇其中,又兼此时非常时期,却也无人敢于多说什么。
如此后,派出去的斥候一日数报,将前面两边态势,无论琐碎,尽数源源不断报回。风部之人也动了起来,将各方面信息送回。只是侧重点,却锁定在董卓军中各部将身上。其中之意,自然是针对刘备而去。
刘璋令人专门辟出一间屋子,每日将其中重要信息整理分类,然后再报送自己,与沮授、陈宫进行分析。
他这么郑重其事的搞了这么一出,原本也只是潜意识中对刘备的关注。但却没想到,这种形式,渐渐的竟显出不曾料到的好处。不但极大的让己方掌控了第一手资料,更是令的沮授、陈宫等人谋有所依,行有所据。由是叹服不已。
刘璋看在眼中,不由的便动了兴建军机处的心思。因为他的到来,后面的历史发生了许多变化,若是单靠那点先知先觉,根本难以精准的把握局势。只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军情分析机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谋臣的智慧,从而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经过这么多年的古代生活,刘璋对这些古代谋士的智慧,深为赞服。只要能彻底发挥出他们的才智,刘璋相信,纵然历史全然改变,自己至少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