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5章 大明科技!-《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1/3)页

    阎应元,历史上他的官阶并不高,不过是江阴一名典史。

    但他并非江阴人,而是出自北直隶顺天府通县,通州人士。

    崇祯十四年他受命南下担任江阴典史。

    直至三十八岁殉国时仍是典史。

    阎应元无功名,甚至连院试的门槛都没迈过。

    他身量壮阔,力大过人,凭一身武勇得了京仓大使的位置,负责料理粮仓。

    如今的大明因科举而震动朝野,但与阎应元并无关系。

    前些日子,锦衣卫押解公文途经他乡,竟到他家借宿。

    饭后,那名锦衣卫与他闲聊几句,忽然劝他参加武举。

    大明的科举制度向来先文后武,两者相隔一两月,但崇祯下令文武并举同开。

    临走时,那锦衣卫竟硬塞下十两银子给他做盘缠。

    又给了一封所谓到京城可照应一二的信件。

    “你若不去,大明必少一员猛将。”

    阎应元不信。

    他不信自己会成为驰骋沙场的将军。

    但鬼使神差,却还是踏上了去往京城的道路。

    当他安顿在朝廷为举子准备的住所时,那名锦衣卫这才松了一口气。

    将“此人已到”的消息飞快传回皇宫。

    他是真怕这小子不来。

    指挥使说得很明白,这是陛下亲下的旨意。

    阎应元若不来,他也别回来了。

    ……

    “臣,徐光启请罪,万死!”

    双鬓斑白的徐光启跪伏在地,声音颤抖。

    崇祯对王承恩一摆手。

    “赐座。”

    徐光启六十五岁。

    这位老臣因信奉天主教遭受种种非议。

    但他从西洋传教士那里学来的却远比旁人想象的多。

    他译出了《几何原本》前六卷。

    编写出了《农政全书》,同时修订了《崇祯历书》。

    更重要的是,他酷爱火器铸造。

    与他的学生孙元化不同,他不仅喜欢造炮,更喜欢在战场上亲自操炮。

    他的知识面之所以如此宽泛,从农业到数学,从火器到历法,只因两个字……太闲。

    他在翰林院的工作就是抄书、改错字。

    后来调到礼部、鸿胪寺,也不过是整理外文典籍。

    正因为闲,又常与洋人打交道,才越发沉迷西方器物。

    “徐光启,抬起头来。”

    徐光启忐忑抬头,崇祯定定看着他,缓缓开口。

    “若有一天,大明船坚炮利,远征西洋。

    发现那里地广人稀、物产丰盈、军力孱弱。

    你会怎么做?”

    徐光启愣住,半晌才低声吐出两个字。

    “征服。”

    这不是他本心,但却是最现实的答案。

    “若反过来呢?”

    徐光启脸色骤变,胸膛剧烈起伏。

    “臣……明白了。”

    崇祯之所以敲打他,是因为这老小子此时正迷恋天主教。

    被他们宣传的什么博爱、和平,深信不疑。
    第(1/3)页